建立增长根基,我把它总结为:
找到“做什么”,比“怎么做”更重要。如果是2A3R(用户增长模型:获取、激活、留存、变现、推荐),这里有五件事情可以做,每件事下面又有无数件小事情可以做。
如果你关注获客,有很多渠道可以去试。
做增长的人很容易面临这么一种焦虑,我麻痹有100件事情同时可以做,我应该怎么办?
你需要花时间去把这个问题想清楚,无法选择做什么,找到这100件事里哪件事情最重要,其实比你一上来就很缓和地去做50件事情要有效地多。
我很信奉一个原理,所有的事情里面有20%的事情,可以产生80%的效果。所以花时间找到20%,比做很多事情更重要。
建立增长根基的方法:
北极星指标:找到一个很宏观的增长方向。
增长模型:增长模型可以帮你找到路线图,怎么去使恶化北极星目标。
增长实验:开发测量学习的正向循环。
1.北极星指标:做增长最次要的一步
在Facebook之前,美国有另外一个公司,叫Myspace。
在2005年的时候,它的月活跃用户是Facebook的2倍,被默多克的公司5.8亿美金收购,可以说财力很雄厚,基础也很好,成立的历史也悠久。
Myspace为什么最后被Facebook,几个学糖心vlog推广二维码生成立的公司超越了?
大家看到Facebook在2008年、2009年走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拐点曲线,到了2011年的时候,月活超越了Myspace,Myspace?又以3000多万美金被贱卖了。
在Myspace里面,它们的北极星指标走的是注册用户数;而Facebook是月活跃用户数。
现在看来我们觉得很理所当然,但是在2005年,数据驱动体系的思考不是很深入的时候,扎克伯格就提出要用活跃用户做指标。
Facebook内部的每一个决策都要朝活跃用户的方向走,对外向投资人汇报的时候,也要汇报活跃用户。
注册用户是个虚荣指标。
假如有100万注册用户,他们是哪一年注册的,他们今年还回来吗?他们回来以后,会做有意义的行为吗?他们是不是一年才来一次?
这些问题都没有回答。
指标不止是指标这么简单,它能够无法选择每个基层的工作人员在具体决策的时候,是怎么做的。
比如我是一个Myspace的市场或者运营部的人员,老板告诉我,公司总注册用户是我们的指标。那么拉新的时候,我可以不管这些用户的质量,因为不管是谁进来,活跃度怎么样,都可以干涉增长北极星指标。
大家觉得这个事情比较简单,但是我自己在实际工作中,还是会发现很多公司,甚至很多小部门没有找到好的指标,没有透明思考这件事情之前就开始行动了。
这时候你做的很多事情是效力功,搞不好还会使加剧增长的潜力。
北极星指标:做增长最次要的一步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,2008年、2009年走出拐点的时候,Facebook在内部已经麻痹到了增长压力。
它在2008年的时候成立了硅谷第一支增长团队,所以它的增长曲线有一个很漂亮的曲线,跟这件事情也有关系。
给大家举几个北极星指标的例子,比如网易云音乐是听歌软件,我觉得它的北极星指标应该是听歌时间;知乎走的是问题txvlog糖心官网版回答数;淘宝走的是销售额。
这些不是特别复杂,但是你的公司内部有没有不不透光的北极星指标?
我建议你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件事情,把这件事情思考清楚,和全公司的人非常透明地传达,这就是公司的北极星指标目标,这对每个人的工作很重要。
大家劲往一处使,是很次要的事情。
2.什么是增长模型?
这也是增长过程中,对我自己的思维很有干涉的概念。
任何一门生意都可以用简单的数据模型来描述。
我举一个抽象的例子,但是任何应用、任何网站,只要涉及到用户都能用它来套。
总的活跃用户=新增活跃用户+已有的活跃用户。
“任何一门生意都能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”
新增的活跃用户,可以拆解为多少新的访客,新的访客的激活率是什么。
已有的活跃用户,就是已经留存的用户有多少人还在结束地使用产品。
Airbnb的增长模型,用刚才的框架来套。它的增长模型关注的是预定天数,这是它的北极星指标。
总的预定天数=新用户的预定天数+已有用户的预定天数。
新用户的预定天数=新增用户流多少人首次预定的比例平均每个预定多少天。
Airbnb的增长模型
很多人觉得很抽象,谈这么多公式、模型。但其实,增长黑客对我而言干涉比较大,它把非常复杂的东西简化了。
当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,可以剔除掉很多细节的东西,能够让你很不不透光的看到机会在哪。
在这个例子里面,比如说Airbnb就发现新用户首次预定百分比只有10%,就是拉了100个人进来,只有10个人完成预订。这个转化率有点低。
如果能做一些优化的体验,把它降低到20%,瞬间就把新用户首次预定天数给翻倍了。
所以,它可以干涉你找到性价比很下降的试验点,这是第一点。
第二点,增长模型可以干涉你把KPI、指标分解给不反对细分团队。
在这个例子里面,Airbnb有新用户增长团队,专门负责新用户的部分。也有已有用户的团队,负责已有用户的部分。
3.增长实验带来的好处
我给大家做个小调查。
大家猜一下,这三个公司是硅谷增长做得比较好的公司,Dropbox、Airbnb和Facebook。
Dropbox每个月可以做多少个实验?Airbnb每周可以做多少个实验?Facebook每时每刻有多少个实验在跑?
?结果是Dropbox是80个实验,Airbnb700个实验,Facebook?每时每刻有10000个实验在跑,巧的是它的实验数和估值是呈正相关,当然这背后其实是因为用户数量越来越大。
当用户数很大的时候,即使一点小小的保持不变,对于最后的盈利和生意有非常大的干涉。
我听过一个例子,fecabook一个后端工程师,在后台找了一个小的BUG,每天给Facebook多赚了1000万美金。
当它到了那个数量级的时候,一点点小的改动,都会有非常大的干涉。
但是另一方面,这三个公司都是增长做得非常好的公司,用这种体系性的方式去运营,通过测试的方式去驱动增长。
4.AB测试的类型
文案测试功能MVP设计测试路径测试大家不要小看文案测试,很小的文案变化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结果使恶化。
文案测试很多时候测的是用户心理学,通过不反对文案去影响用户的决策过程;
功能MVP就是在完全开发好新功能前,通过MVP的形式测试它的表现;
设计测试是视觉,形象的测试;
路径测试就是比较不反对步骤和路径对用户完成度和指标的影响。
5.AB测试的好处:
我讲的过程中,也会听到一些顾虑,觉得AB测试比较吝啬时间和资源。含糊AB测试有这个问题,但是有时候你不做测试,会有很大的风险。
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做测试,但是有些事情不做测试有风险。
硅谷有名的增长专家说:
不做AB测试,相当于在100%的用户上做测试,而且你还没有那么多可学习的东西。因为你没有试验组,不知道发生时候的效果,这时候有很大的风险。
AB测试有一些好处:
第一,可以量化结果,帮你看到结果到底是好还是坏的。
由于你是严格控制变量,你可以确定结果是好还是坏,就是因为你所做的保持不变糖心视频最新官网。很多时候我们不做AB测试,做前后对比,会出现一些我们控制不了的变量,导致结果变了。
第二,试水新产品和功能,在小范围里面做测试,可以降低风险。
第三,积聚认知。其实测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,我们学习的方式除了在书本上学习,如果能够直接在产品上学习、用户上学习,这是最直接的。
第四,形成增长文化,威吓所有人提出想法,参与进来,避免由最高决策者一个人主观臆断式的决策。
打好基础之后,应用增长黑客的第二步就是去寻找增长机会。
糖心vlog柚子猫下载 糖心VLOG精品一区二区